做產品,首談“理解用戶需求”(場景、動機等),那怎樣才算真的“透徹理解”了呢?
用一句話,能透徹的把一個點說明白。
1.“一個”最核心的需求點。不可能是10個10分的點,加起來100分;一定要過濾出1個點,能打動某個特定的用戶群體。打動的標準是什么?最好自己就是典型用戶,冷暖自知;如果不是,可自行設定一個標準,比如調研期找到5~10個面談,demo驗證期能找到10~50個,能讓其中的50%以上“一點就通”、“拍手稱快”。
2.“一句話”能講完。類似@kentzhu 說的“場景感”;講故事的能力,類似導演。
3.能說“明白”。不是自己明白,是典型用戶明白——他明白的標準,不是他說“明白了”,而是他能給另外一個典型用戶解釋,讓這個人也“明白了”。
4.“透徹”的標準是啥?最高階的,能融會貫通、舉一反三——針對該本質需求,隨口就能說出無限種其他的表現形式,信手拈來。
如何做到呢?
1.自己就是最典型的用戶(符合年齡、性別、城市、習慣等各種用戶畫像字段)。
2.如果不是,需要有“瞬間變身典型用戶”的超能力!比如某幾位大佬,能瞬間變身小白用戶。
3.再次,只能去“和典型用戶交流”+“自己靜心體驗”了,需要極度敏銳的洞察力,但如@純銀 所說,“直接經驗(親身經歷)的效果秒了間接經驗10倍不止”,并且難以轉化。
4.總之,如果是前2種情況,這個事的起點就在50分了;如果是第三種,起點在10~20分,最終的上限是80分,做出來的東西會不疼不癢——最多交互好用或UI好看,但不能持續用起來。
5.補充一點,見過一個“評價需求點是否靠譜”的4維度理論:剛需、高頻、人群廣、有傳播場景;如果占2個,就可以考慮了。
另外,有文章說要“瘋狂熱愛”+“解決最大痛點”,并舉例說有朋友“不計較薪水、不計較職位、不計較地域”的去做一件事情。個人觀點,這個思路對多數國人缺少可行性。因為
1.“熱愛”、“興趣”是中國人很稀缺的特點,絕大多數人不具備,也不可能強迫培養出來。
2.個人理念是,瘋狂在初期是可以的,但那么多痛點,哪個才是最大痛點呢?要把握事情的本質和關鍵,需要“知止”、“沉靜”。有些普通玩家(用戶)表面瘋狂,但并不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所以“瘋狂”不是“能把握需求本質”的充分條件。
3.不計較那些外在條件,只能說是可能的“副產品”,不能當成必要的評判標準。因為一般年輕人才會不自覺的“不計較一切”,但那可能是因為Ta太年輕,沒有家庭的壓力、缺乏人生經驗積累,是一種不夠成熟的“不知道應該計較”或“不知道該怎么計較”;而有一定生活經驗的人,一定會去嘗試計較(考量),盡量平衡;如果實在需要放棄,也是理性抉擇的結果,自愿承擔相應的后果。因為創業(或以創業的心態做事),是整個家庭的事,不是一個人的事那么簡單。
4.那如何才是對多數人可行的方式呢?作為普通PM,不一定有瘋狂的興趣,但一定會有各種很不爽的痛點場景;可以從一個點慢慢深入,逐漸熱愛起來。如果創業去做的時機合適(就不展開說了。。),那是極好的;如果不是,那就安心練劍(純銀三寶——視野、品位、邏輯)吧。
最后呢,其實還是如@純銀 所說,最好的方法,是你能感知到“和我有關”的方法,否則再怎么醍醐灌頂也是間接經驗。。
晉城龍鼎 - 晉城網站建設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