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天,包括新華網、人民網在內的諸多主流媒體曝光了這樣一條消息——湖北破獲特大有償刪帖案,專業刪帖人4年凈賺780余萬元(窮逼互聯網民工已哭暈)。
事件背后,是一條由來已久的龐大黑色利益鏈。鏈條的一端是客戶,根據當事民警和落網刪帖人的描述,客戶主要有三類:
政府官員。比如,“表哥”楊達才在被查之前,網上涌現大量舉報帖。“特別是十八大后,出現過一股網絡舉報高潮,那時我們的‘生意’非常紅火,經常忙到凌晨。”
上市公司。每年“3·15”前夕,刪帖公司往往忙不過來,被刪的帖子主要涉及環保、食品、住房及醫藥等方面。
公眾人物。“個人隱私、艷照或者成名前的照片、視頻等,都是他們要求刪除的重點內容。”
鏈條的另一端,是分工明確的服務提供者:
網絡公關。負責攬活,將刪帖任務轉包給“刪帖中介”;
“刪帖中介”。負責接活,找“管理員”刪帖;
“管理員”。負責執行,他們要么是網站的管理員、版主,要么是黑客;
任務完成后,刪帖中介與“管理員”一般二八分成。此外,有些刪帖者甚至左手刪帖、右手發帖,收完錢又將帖子陸續發到其他網站,賺二道、三道錢。
刪帖,是給網絡上的內容做減法,營造干凈綠色的假象;刷單,則是做做加法,渲染出一派熱鬧繁榮。刷單這種現象,除了存在于電商平臺(淘寶、京東等早已被曝光多次),還以愈演愈烈之勢燃到了 O2O 領域。
這年頭做 O2O 不給用戶補貼還怎么混。而利用各種漏洞來套取補貼,成了一門新的生意。就拿 Uber、滴滴打車等打車軟件舉例,刷單方式十分多樣化:
個人可以利用親戚朋友給自己下單,或者購買很多 SIM 卡給自己下單;
職業刷單機構也會購買很多 SIM 卡來套取補貼,但他們往往擁有渠道優勢,可以壓低拿卡價格,套取補貼后將卡賣掉;
更加復雜的,是做一套專門的系統,可以實現地理位置移動,產生一個完全虛假的訂單,進而賺取平臺補貼。
O2O 初創公司的錢就這樣被騙走了,乍一想覺得肉疼,但一種截然相反的觀點在業界流傳著:這其實是一種多贏。刷單者套利了,O2O 公司臺面上的數據好看了,投資人順利退出并大賺一筆的希望增加了。看上去比有些“生態”還要“生態”呢。
比起其他地下產業鏈,刪帖和刷單被傳頌的廣度和深度算是位居前列了,部分原因在于,它們的業務邏輯直白得無以復加,操作難度也低(得無以復加)。所以我們看到,特大有償刪帖案的主角在湖北蘄春,一個相對邊緣的小縣城,職業刷單機構也多在三四線城市扎根——他們的業務在主流之外,他們的生存環境也主流之外,這是不是數字鴻溝的另類體現?
晉城龍鼎 - 晉城網站建設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