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王健林:萬達電商曾招了一些做互聯網出身的人,“他們來了只是賣東西,找不到感覺”
萬達電商CEO董策離職,對于離職原因,董策的內部信表示是“家人生病,不得不回澳洲照顧”,但有萬達內部的人士卻稱:董策在PPT演示方面做得美輪美奐,但實際的系統開發和業務進展十分緩慢。
,虎嗅在《不行你就下:在萬達,壓力就是這么大》一文中,分析了董策離職的原因,表示:
王健林為萬達注入的軍事化管理是萬達成為中國公司翹楚的關鍵,是萬達高速運行并躋身全球矚目企業的引擎。但也極富殘酷性,尤以表現在對高管的苛責——對于王健林來說,管理龐大的萬達帝國,特別是在一些事關面子和里子的轉型業務上,是不允許出錯和停滯的,于是,高管的快進快出在萬達也就不足為奇了。
昨日《萬科周刊》的一則報道,我們從王健林的講話中,也可從中看出董策離職的一些深層原因。
,郁亮攜萬科管理層59人赴北京萬達總部學習交流,王健林帶領萬達高管15人出席。在交流會上,王健林明確地說:“世界上不需要另一個阿里巴巴了,要做不一樣的東西。”不一樣在哪里?
王健林說,萬達電商曾經招了一些做互聯網出身的人,后來發現,“他們來了只是賣東西,找不到感覺。”在萬達的發展規劃中,電商并不是單純的銷售導向,它承擔的任務是:把萬達廣場的客流,轉化到萬達的會員體系中,然后挖掘會員體系數據,再做金融、文化、體育等新興產業,給國人開辟新的消費領域。
事實上,目前互聯網電商比較擅長的戰場還是那些產能過剩行業,比如服裝、手機、電器、書籍、農產品等。都是做電商,最終想“賣”的東西不一樣。
這樣做就面臨兩個問題:
一、要跟互聯網電商競爭,會員的數量必須快速增長,而萬達廣場的擴張速度天然不如購物APP的裝機速度;
二、會員體系能給會員提供的東西必須五花八門——有誰希望拿著一張卡,只能在幾個特定的商場使用呢?
萬達對第一個問題的回答是:更快;對第二個問題的回答是:買。王健林說:
“線上往線下走不容易,線下往線上走也不容易,但最難的是線下……它是體力活……互聯網一定要和實體結合,所謂互聯網+。”
現場問答中,有人問:“萬達歷史上有四次大轉型,在高度不確定和快速變化的環境下,萬達根據什么做出轉型決策?內部如何推動轉型落地?”王健林表示:
轉型是從被動到主動的。歷史上萬達要感謝兩家公司:上廣電和時代華納,一開始萬達廣場要配電影院,先是和這兩家公司合作,后來因為種種原因中止,被逼的我們就接過來了,有人說不能搞,我說從全世界看電影院是標配啊,于是接過來做,后來發現還能盈利,一兩年后,就由被動變成主動行為,覺得電影可以產業化。做文化產業,覺得應該有金融支持,但不能像工農中建一樣搞,必須利用互聯網工具,帶團隊集體討論形成這種模式。
轉型的理解與執行,確實困難,是一個長期過程。好在我是創始人,誰不執行可以把你撤了。進入一個領域如果搞5年不行,就退出,如果總是要當年見效,是搞不出什么東西的。現在萬達內部基本形成共識:萬達的未來就在文化與金融。
晉城龍鼎 - 晉城網站建設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