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爾一定不做社交,一定不做兩性往線下發展,我們就是基于人性弱點去服務于你的需求,把這個當成你無聊的時候抽包煙、喝個酒、擼個串一樣的消費。”
滿足人們情感需求的產品已經層出不窮,然而多數產品還是無法避免落入約炮神器的窠臼,甚至軟件本身從男性視角出發,將女性用戶拒之門外。“偶爾”創始人元菲決定從女性視角,做一款情感傾訴產品,她拒絕往線下發展,單純解決人們無聊、吐槽、傾訴等一些列的情感訴求為核心。
“偶爾”App今年4月份正式上線,已經獲得真格基金、九合創投和阿里18羅漢之一的吳泳銘等數百萬元天使投資,8月將啟動A輪融資。“偶爾一定不做社交,一定不做兩性往線下發展,我們就是基于人性弱點去服務于你的需求,把這個當成你無聊的時候抽包煙、喝個酒、擼個串一樣的消費。”偶爾創始人元菲在去年雙十一當天從阿里離職,馬不停蹄做了一款情感傾訴產品,她給了“偶爾”一個明確清晰的定位。她認為,情感傾訴與社交存在本質不同,社交的本質是想跟你發生一些曖昧關系,無法解決你此時此刻的煩惱,社交軟件更多的是主動巴結對方,而不是要求別人傾聽。
經過前期的運營,元菲發現,大部分用戶都是在解決兩性情感問題。包括小到十五六歲青春期的躁動,大到成家后的家庭婚姻問題。這部分人對情感的依賴程度非常深,而這些問題或者困惑需要通過活生生的人去化解。
氧氣主是“偶爾”平臺上滿足用戶傾訴需求的服務人員,類似于主播的角色,只是氧氣主并不提供視頻聊天,只能通過文字、圖片和語音三種形式。“視頻容易往色情方面靠,我們軟件更容易把色情的這部分人擋在人外面。”元菲有意識的將情感傾訴與約炮相隔離,不過她坦誠要做到完全杜絕這種現象并不現實。據了解,“偶爾”上的氧氣主已接近2萬名,用戶注冊量超過20萬,每日新增7000,日活躍量超過10%。這些用戶大多在18到25歲之間。
類似于YY主播經紀人模式,“偶爾”也設立了管理員角色,一方面培訓氧氣主們基本的交流技巧,另一方面保證活躍度和續費率。偶爾的變現路徑與YY主播的變現也沒有太大區別——抽取傭金。這些傭金包括時間抽傭,偶爾這一塊上抽取了20%的傭金,還有一類是打賞和禮品的抽傭。
根據其官方公布的價目表,用戶有四種選擇,3元半小時,5元一小時,20元一天和50元三天的價格定位。元菲透露,“偶爾”很快將對用戶進行分層管理,給氧氣主制定價格空間,高質量的氧氣主將設定更高的價格,而不再試整齊劃一的價格體系。在原有的價格體系下,偶爾平臺上平均每位氧氣主能拿到500—600元每月,最多的能拿到3000多元每月。
什么樣的人愿意花錢購買別人的時間?元菲發現,真正愿意購買時間的人,他們的目的不是跟對方發生虛擬的曖昧關系,而是存在于三個方面:一是無聊,包括失眠,想找人陪;二是滿足裝逼需求,這部分人通過社交軟件,很少人會搭理;三是傾訴情感和秘密,他們不會跟家人或者朋友傾訴,但是希望能夠得到陌生人理解和撫慰。同時,為了保證雙方隱私安全,全部采用一對一匿名方式。
偶爾的模式很輕,入駐的氧氣主不必像律師、心理醫生那般專業,她們大部分來源于高校的學生,多數人只需要掌握一定的說話技巧,上來就能服務。“我們不去做心理醫生,但我們也在緩慢切入這個市場,大部分患心理疾病的人都是慢慢積累的,我們其實解決的生活瑣事,每天都是一個出口,不會積累爆發到一個階段,我們切分的是日常生活的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