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機多了,專車多了,專車公司瘋狂燒錢多了,如今在這個炎熱的夏日,專車的補貼卻在趨于冷靜了。雖然僅用兩周的時間,滴滴快的在七月份宣布已經獲得20億美元的新一輪融資,但是這樣的福利似乎并沒有體現在司機的補貼上,不少專車司機對羊城晚報記者反映,補貼減少了,月入兩三萬元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而對此,滴滴快的相關人士對羊城晚報記者表示,滴滴快的的補貼正在從過去的“大鍋飯”轉向通過動態調價和定向補貼的方式,補貼目的也從市場推廣手段變為實現市場供需平衡。
月入三萬已成過去時
在去年底今年初,專車司機是一項工作時間自由、收入頗高的職業。羊城晚報記者了解到,按照趕集網發布的《2014年O2O自由職業者分析報告》統計,專車司機平均稅后收入8509元,已經超過白領收入最高的城市上海,月收入過萬的唾手可得,不少司機能賺到兩三萬元。當時,有公司不僅不收訂單總金額20%左右的傭金(現在一些專車平臺的傭金調整為30%左右),還會贈送同樣比例的訂單金額。到了今年三四月份,Uber為了快速跑馬圈地,對專車司機的補貼曾經達到令人艷羨的“一周接80單獎勵8000元”,但是,最近這兩個月以來,這樣的好事情已經沒有了,各家專車的補貼也是一降再降。
以滴滴快車為例:開始時早晚高峰5倍獎勵,上限50元,6月改為早晚高峰兩倍,其余時段1.2倍,7月早晚高峰降為1.5倍,其余時段沒有獎勵。滴滴快的公關總監葉耘透露,目前專車司機的收入已經趨于穩定,一個司機每天工作8小時左右(算上一天限行時間),一個月純收入在8000到1萬元。“之前是所有訂單都是一個補貼方式和額度,現在會根據時間、地段和訂單自身被接單的可能性進行調整,還有司機的服務和評價記錄。”葉耘具體解釋稱,定向補貼是對于特殊時段、地段和特殊訂單進行補貼。而已經開始實行的動態調價政策會根據城市和時段而且會結合異常天氣、地點需求量,以及交通擁堵情況、用戶本身的訂單價值,計算出加價數字和被接單的可能性。
補貼降低了,會否出現專車司機“離職潮”呢?滴滴快的方面向羊城晚報記者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滴滴快的全國專車注冊司機超過一百萬,每天還有數萬的申請在提交,專車日均訂單量四百萬,峰值日訂單超過六百萬。此外,7月底蘋果iOS版滴滴專車司機端上線,三天時間這一客戶端下載量就達到蘋果商店第三名。葉耘表示,“當用戶規模和使用習慣形成之后,這個市場會逐漸趨于穩定和健康”。
補貼會更傾向消費者
據悉,滴滴快的本輪融資獲得的“幾十億美元都會花在中國”,將用于鞏固公司現有市場地位、進一步拓展和做深國內市場和新業務,以及用于公司平臺技術升級、大數據的研發和運營以及提升用戶體驗效率等。滴滴快的總裁柳青表示,滴滴快的未來三年的目標是成為全球最大一站式出行平臺。
對于補貼的問題,滴滴快的總裁柳青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補貼不再那么多,是因為司機靠工作已經能掙到足夠多的錢了,平臺的規模效應也為司機提供了足夠多的訂單,今后我們的補貼,可能更多是給消費者,給新來的用戶,給那些服務好的司機。”同時,柳青強調會集中力量投入在技術平臺建設以及業務多元化上。
但嘀嗒拼車CEO宋中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表示,激烈的競爭和燒錢搶奪用戶并不是壞事情,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用戶和市場。不過,有業內人士對持續燒錢不看好。“對于各大打車軟件間的燒錢大戰,我并不是很樂觀,年底可能就會停了,畢竟專車是一種商業營利行為,而且用戶變得越來越理性,打車優惠補貼推出初期,訂單量確實會大增,但后期用戶就會更在意實際的價格是否會有長期的利好,燒錢補貼大戰很快就會停止。” 我有車CEO秦淑研如是說。
城市交通專家、同濟大學教授楊東援認為,專車反映出的是傳統出租車行業不能覆蓋所有需求的現狀,政府應該主動思考如何讓這個市場規范、有序,而不是如何完全禁止。面對互聯網打車軟件這種新生事物,政府主管部門應該以互聯網+的思維方式,去探索、研究。有行業分析師對羊城晚報記者表示,打車軟件之間的“燒錢大戰”不會停止,主要會集中在專車市場,這是未來打車軟件競爭的重點領域。“未來打車軟件不會是為了補貼而補貼,而會更加垂直化,在物流、外賣等方面衍生出新花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