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在使用一款軟件時,所呈現的功能到底為什么是這樣設計的?為什么你認為重要的功能,遲遲不能被實現?是因為產品經理像吐槽中那么LJ呢還是另有起因? 一般,我認為做產品可以大體分為這幾個類型:異想天開型、業務驅動+用戶驅動型、業務驅動+用戶驅動+數據驅動型。
第一種 異想天開型
其實,這一種是最常見于新手中的,或者是大學社團組織中(本人在此深有體會),因為這一類型的產品往往是由于在負責人的突發奇想下誕生出來的,只是從表象需求,就單方面認為產品有可行性。舉一個本人的例子,在大學時期做產品的時候,認為現在21世紀還用貼海報的形式來宣傳活動太low了,而且雖然學校在教學樓也有LED做活動宣傳之用,但學生們卻經常不會去留意。接著又從個別學生那里得知其實他們很想了解學校有哪些活動,苦于不知道從哪里獲取這些活動信息。因此,就得出一個初步的結論:弄一個基于web端/移動端的學校活動信息展示平臺,應該會讓學生歡迎的。所以就大張旗鼓地開搞了,最后.....現在一天只有幾十個PV。 所以,基本上所有異想天開型的產品不是在實現過程中夭折,就是在實現后不就折戟成沙。除非,你是那幸運的0.000000000001%?
第二種 業務驅動+用戶驅動
經歷了第一種的慘敗,再怎么稚嫩的產品經理都會長點記性了。所以他們開始懂得思考產品的真正價值,為用戶、公司帶來的價值。這個功能不再是因為我喜歡,而是因為用戶需要。這個功能應該放到后面在做,因為這是解決少數人的需求,還有其他更加緊急重要的需求先要被滿足。 所以到了這個階段,產品經理已經走在了成為平衡木高手的征途上,他需要權衡各個需求,是滿足業務為先還是滿足用戶,或者滿足其他一些部門的需求,同時還要考慮到團隊成員的整體水平。
所以當用戶在看到軟件所呈現的功能時,一般都是產品經理在左右權衡之后帶點無奈的選擇。因為,老板會說A重要些,關于B的都先放下;因為,設計人員會說這個效果已經足夠了啦;因為,開發同事會說你這個需求實現起來比較困難,坑挺多了,要做好項目延期的準備。但是一個優秀的產品經理,應該要有底線,就算有再多的客觀的原因,只要這個方案是急切需要被實現的,那么就應該嘗試去說服,堅持做下去。(不過,很多新人經常會被對方一兩句話被堵得啥也說不出來)
第三種 業務驅動+用戶驅動+數據驅動型
客觀分析統計數據,為你的方案提供據理力爭的事實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