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跨境電商在國內持續走熱,傳說中的“黑色星期五”也開始成為國內新的電商狂歡。
所謂的“黑五”最早起源于美國,它是指每年感恩節之后的第一天,即11月的第四個星期五。這一天,美國各大商場都會推出大量的打折促銷優惠活動。數據顯示,2005年起“黑色星期五”就已成為美國一年中最繁忙的購物日。
與“雙十一”不同,美國“黑色星期五”持續時間更長,以亞馬遜中國為例,今年其“黑色星期五”的時間跨度從11月18日延續到12月5日。
而在國內,黑色星期五的促銷歷史則可以追述到至少五年前,當時主要以代購模式為主,但普遍成績慘淡。2013年自貿區、保稅區為核心的跨境電商模式遍地開花,“黑五”才迎來爆發性增長。去年,跨境電商們小試牛刀后,今年開始傾注全部精力。
數據顯示,國內幾家知名跨境電商為了“黑五”準備的營銷費用都超過1億,部分甚至接近3億。這些不愿意在雙十一和阿里直接對戰的垂直電商們都將今年最重要的促銷放到了“黑五”。
從數據來看,效果還不錯,但每年“雙十一”大促后,都會留下諸多問題:爆倉、配送緩慢、退換貨等。“黑五”在中國,也會面臨這樣的問題嗎?
全民狂歡
和去年“偷偷進村”不同,今年的跨境電商們針對“黑五”展開了鋪天蓋地的營銷活動。
這自然受到了良好的效果,數據顯示,繼往年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網民充當購買主力外,越來越多的二三線城市消費者開始加入“海淘”行列,成為進口跨境電商增長的新生力量。
根據跨境電商“洋碼頭”數據顯示,今年洋碼頭“黑五”活動期間,用戶數量數百萬,而新增用戶中60%是第一次進行海外購物,最愛買的前五大城市分別為上海、北京、成都、武漢、南京,其中成都、天津、武漢等城市海外消費同比增長2倍以上,其中客單價超過500元,人均消費超過1500元。
在洋碼頭CEO曾碧波看來:“此次引領‘黑五’是為了激發中國消費者的海外購物熱情,為海外消費習慣的培育奠定基礎。”
而在人群的普及外,“黑五”在國內的消費趨勢也展現出“反爆款”的模式,和去年母嬰、保健品銷售占比達50%以上相比,今年輕奢品、服飾類占據了“黑五”國內銷售的主流地位。
這是因為母嬰類商品是生活需求類商品的代表,需求相對穩定,跨境電商發展初期多以母嬰類標品起家,通過“低價”“爆款”等活動打開市場,以致奶粉、紙尿褲等標品一度成為海外購物的代名詞。在滿足了基本生活需求后,以個人喜好或興趣為導向的消費需求更易刺激消費者海外購物的購買欲望。
有數據顯示,今年“黑五”整體成交額比去年增長近30倍,訂單額增幅近35倍。
平臺勝代購
如果盤點今年“黑五”的最大贏家,或許只有一個答案,那就是跨境電商平臺。和一年前甚至幾年前相比,跨境電商們的腰包都鼓了起來,這也意味著更多的營銷和價格戰。
這不免讓“黑五”原來的主角代購軍團受到了沖擊,一位長期從事海外代購的業內人士對騰訊科技表示:“價格更便宜,宣傳更兇猛,這就是現在代購要面臨的競爭對手。”該業內人士同時對騰訊科技表示:“一些同行已經不再做代購生意,留下來的大多只是把代購做為兼職,想以獲得高額利潤,除非賣假貨。”
據其介紹,整個代購行業,除了極少數的幾家是公司體制運營,余下的都是單打獨斗的“個體戶”,大部分都是靠著微信、微博、QQ這些社交媒體的朋友圈生存,不論是商品品類還是議價能力都不是電商巨鱷們的對手。
而此前這些海外代購的核心優勢就是價格,但此次“黑五”大型促銷,卻讓代購的另一個弊端凸顯:拿貨能力差。
一位境外代購對騰訊科技表示:“‘黑五’期間人擠人、長時間排隊、徹夜掃貨,要拿到充足的款式和足夠的折扣價,并不容易。一些境外買手會考慮和售貨員建立一些’關系’,以此來方便拿貨。但和那些直接與品牌方對接的電商平臺相比,在‘黑五’期間代購們能達到的貨數量實在太少,根本就無法達到消費者的需求,一些代購干脆在‘黑五’期間閉門謝客。”
沖動消費
“一天剁手易,一月吃土難。”這是雙十一過后,一位消費者的哀嘆。
電商大促讓消費者很難避免“沖動消費”,一些消費者紛紛在雙十一過后表示:“根本想不出家里還缺什么,可看到手機上各種優惠促銷,就忍不住買買買。”“去年囤的尿不濕,今年都還沒用完。”“去年買的貨,到手以后退了三分之一,今年還是沒忍住。”
而今年的“黑五”已經在沖動性消費方面展現出了苗頭,銷售品類冠軍已經從以往的必需品母嬰轉移到輕奢,一位業內人士對騰訊科技表示:“以往以母嬰、保健品等必須品為銷售主體,這意味著絕大多數消費者即便產生了沖動購物,多買的商品也很好處理,送人或者再次銷售都是很好的選擇。但今年的輕奢、服裝類卻很難二次處理,或許沖動消費的問題將在今年集中爆發。”
而和國內電商促銷相比,跨境電商的物流和退換貨問題一直存在隱患。
有調查顯示,新晉跨境電商消費者往往最關心的是進口商品的物流時間和成本。跨境購物相比傳統電商購物,漫長的從海外到國內的供應鏈、發貨周期都是消費者的購物成本。更令消費者苦惱的是,進口商品出了問題還要去到境外去退換修。第三方報告數據顯示,消費者對跨境電商平臺上的客服與售后服務的需求很大,卻結果往往是溝通無門。
根據今年國家工商總局的新規,3月15日起,電商不得以消費者拆封、查驗影響商品完好為由拒絕退貨,而且根據去年的新消法規定,網購商品七天內可無理由退貨。但在海淘過程中,無法保修或退換貨等售后問題仍然是跨境電商難以解決的痛點。
在洋碼頭上,很多買手都會在直播里貼出“買家須知”,比如“除錯發貨外,本店商品代購成功一概不退不換,客戶拍下商品即默認此買家須知”之類的自定條款。另外在一些其他跨境電商平臺上,奶粉、紙尿褲、保健品、化妝品等都被標明沒辦法無理由退貨。
假貨難避
在“黑五”大促的一片歌頌中,“假貨”仍然是揮之不去的難題。關于假貨、仿貨泛濫最經典的段子是:“一款全球限量六輛的經典法拉利,在中國賣出去了七輛。”
而隨著跨境電商的蓬勃興起,更多國外品牌開始在中國有了相同遭遇。據相關法律人士介紹,如果沒有授權使用商標進行生產一定會構成侵權,但這種商標品牌方面的擦邊球,在法律方面暫時不好界定侵權。
而更直接的假貨行為來自海外皮包公司倒手洗白。
今年7月,意大利海關發現有不法分子涉運載逾百萬件假貨到當地,其中包括六十萬個中國制冒牌安全套。該事件中有二十多名涉案人士被捕,大部分人為中國籍。
一位國內的跨境電商從業者對騰訊科技表示,這些假貨最終的目標很可能是銷回國內,而且是通過跨境電商渠道:“在國內大批造假,銷售至海外后,通過一些管制比較松的國家的皮包公司再回郵寄至國內,就有了海外發貨憑證和入境證明,利潤非常可觀。”
目前在淘寶上能夠找到大量商家收購保健品瓶子、奶粉罐等外包裝的信息,該跨境電商從業者也對騰訊科技表示:“很多商品都是這樣在國內包裝好,再去海外進行洗白的。”
另外,海外早已非一片凈土,意大利、韓國等國家本土造假也屢見不鮮,今年年初韓國專利廳在韓國本土查獲了一處假貨制造窩點,雖然該窩點已被關閉,但仍有超過10萬張假冒麗得姿面膜消往大陸市場,其中多數是通過代購、海淘等電商渠道流入。
這種隱蔽造假更容易讓跨境電商平臺受到蒙蔽,據騰訊科技了解,大多數跨境電商平臺都無法拿到其售賣的所有商品的品牌直接授權,甚至有些品牌相當排斥和電商渠道直接產生聯系。這些跨境電商平臺往往采用去當地的商場直接購買的模式備貨,但這種情況往往也最容易購買到當地的假貨。
更要引發國內跨境電商從業者注意的是,跨境電商消費者對“促銷”兩個字的敏感程度或許遠遠低于國內品牌消費者。一位從業者對騰訊科技表示:“相對而言,跨境電商消費者是對價格最不敏感的一類人群,如果跨境電商平臺們通過大型促銷、燒錢宣傳迅速獲得了大量用戶,但這些用戶如果不能夠得到好的消費體驗,未來離開的會比那些普通消費者們更快。”
聚美優品高級副總裁劉惠璞也對騰訊科技表示: “跨境電商的功夫并不在促銷的當天,而要回歸運營能力的本質。”
晉城龍鼎網絡 - 晉城網站建設為您分享